聽完這個小故事後,寶哥詢問我之後論文研究的方向,我便說明會以「公仔」方面相關的去研究。寶哥卻說那公仔要跟什麼做結合?以從中探索、推論得到最後的結果與建議,與心理學有連結的關係嗎?一般想到的應該就是「消費心理學」吧!寶哥又說可以深入一點去找尋消費心理學裡的某一塊去探索,將這顆原石經由你的挖掘而磨出光澤。就像從包裝裡找到「相似包裝」來探討,做出一份研究,我們就要像那名女學者一樣。在這短短的段話中,我真的是獲益良多啊!
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開始興起,在便利商店、故宮到現今的北京奧運也紛紛把傳統的、本土的文化元素應用於公仔上。如:全家的好神公仔、加油小隊公仔、故宮的歷史人物公仔等。將這些我們知道的傳統文化與現今的潮流文化去做創新,轉化成時下的一個趨勢。可以從中發現消費者和公仔收藏專家對於這波熱潮其價值性、消費心理、行銷手法等因素。也可以從傳統、本土文化這塊去做探討。以下介紹幾個熱門公仔:
1.好神公仔
好神公仔以「可愛」為設計元素,用色大膽鮮豔,但保留神像獨有的特色,屏除傳統與現代的時空差異,也讓不可褻瀆的神明頓時間和人親近了起來。將中國傳統神明以鮮明的色彩和時尚的線條來呈現,將神明化身為現代具故事性的主體。

2.加油小隊公仔
將台灣原住民族群特有文化、圖騰、色彩融入中華隊棒球衣,表現出各個原住民族群的特有特色。如:泰雅族的鯨面、排灣族的百步蛇紋、達悟族的八角頭盔等,將各族的代表物做轉化。

3.大人物小宮仔
展現不同朝代的人物形象和服飾特色,把唐朝仕女、宋徽宗、蘇軾、元朝貴族婦女與清朝瑾妃等歷史人物,都變成短小的「大人物」公仔,並與他有關的文物,也卡通化地變成活潑可愛的「小宮仔」。

《蘇軾與玉荷葉杯》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